顯示具有 花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花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灣生回家》之 Google Play 圖書 電子書推出文字重排版 使用經驗

By
三月時寫過一篇跟此書《灣生回家》有關的心得小文章,這次再來寫一下購買這本書的電子版的經驗分享及呈現的效果。

圖片來源:《灣生回家》臉書 https://goo.gl/onDOpz

得先提一下會寫下這篇文章的真正原因是,今天5/29晚上要來參加這場講座「"灣生回家"最後一場加碼:5/29信義學堂」,加上自己只有買電子版沒有買紙本書,更加上自己又熱心推廣電子書的發展,一定要自己來帶頭一下,只要有出電子版,且在品質較好的平台上(如 Google Play 圖書、PUBU 電子書城 或 一直聽說要開卻開不了的台灣的 Apple Bookstors 等...),我是願意嘗試並付費與體驗的。

圖一:購買下單之email通知,當時只有Scanned pages的版本。
圖二:近日Play 商店之書籍介紹已提供 Flowing text 版本。

圖一為三月份我透過我的Google帳號(設定好Google Wallet綁信用卡)直接在手機的Google圖書(Play商店服務之一)按下購買,很快的就取得這本書的 Scanned pages,即掃描版本電子書,然而近日若在從 Play 商店看這本書的資訊會發現已經提供了 Flowing text (文字重排) 的版本了(圖二)。

當初買到的書籍只有掃描版本,呈現的會是跟看紙本書的版面接近一樣,但是手機畫面太小基本上要看清楚內容的話必須要雙擊畫面來放大,但是只要一放大就只會有局部的畫面,這是掃描版本的缺陷,昨天再開啟這本書時則是可以呈現文字重排的內容,當然在手機App的介面亦可切換成文字重排的版本。見圖三、圖四、圖五。
圖三:手機開啟呈現的掃描版本,版面跟紙本書一致,但是跨頁的設計是無法呈現的。

圖四:點擊畫面中間可出現右上方的進階功能按鈕,有目錄、字型版面調整跟查詢等功能。

圖五:最右上角的按鈕亦可切換掃描版本與文字重排版本。


在圖一可以看到寫了"Best for: Web, Tablet",如果有七吋以上的平板或是 iPad 的話,開啟掃描版本會比較像是在看紙本書版面的感覺,畢竟紙本書有經過專業排版,但是文字就是被固定住了,放大想看更清楚勢必都是只有局部呈現,較小的平板看其實說真的也不是說很清楚。圖六、圖七所呈現的便是在五吋的蝴蝶機一代所呈現的畫面,文字字型為預設,標題部分有顏色的設定,文字大小清晰甚至還可以依個人喜好再去調整大小。

圖六:切換成文字重排的版面預覽

圖七:文字重排之後手機的畫面呈現清楚的文字內容。
Google Play 圖書對於使用者而言最方便的莫過於幾乎在任何可以連上網路的載具上面都可以閱讀已經購買的書籍,而且還不限制所使用的裝置數量,本來對於有權限進入該平台的使用者本來就不應該限制,這才是帳號控管的基本原則,可惜國內跟圖書館有關的電子書服務供應商思維(或不合時宜的法規限制吧...)總是無法突破,所提供的平台服務當然也限制使用者在很多方面的使用環境,其實在是對國內整個電子書發展滯礙難行最明顯的表現。另一方面,因為過多的限制,便很難持續改善到讓使用者滿意的體驗,儘管每年持續透過政府採購的流程拿到一些合作案子,每每推出的系統介面都是以桌上型電腦使用者為主,很多時候都排除行動載具的使用者,殊不知行動裝置使用者成長速度之快,無法透過手邊裝置來使用的平台,就會是被淘汰的。


圖八:電腦版Chrome線上閱讀畫面,並設定Chrome使用思源字體。


圖九:Chrome線上閱讀,文字增大,更適合年長者閱讀。
圖八、圖九兩張便是使用電腦的Chrome瀏覽器來進行線上閱讀,並且我把Chrome預設的字型採用的是 Google 跟 Adobe 推出的思源黑體字型(可參考這篇),是滿適合螢幕閱讀的一種字體,中文書裡常把西元年的數字「零」用「○」呈現,Android手機預設系統字體一開就會變小,不太好看,若Android裝置未來能預設有思源字體的話,相信會是大幅度的改善中文字體的呈現效果。

很高興的是,還是有出版社能持續的對於書籍提供了 固定版面(掃描版面,屬PDF) 與文字重排(應屬於EPUB)的兩種格式,此書為遠流所出版的,於今年423的世界閱讀日也積極的行銷推廣在其投資的「台灣雲端書庫」的電子書平台,相信他們有了解到使用者閱讀文字重排版本的電子書相關的體驗是不容忽視的,當然也希望更多出版社也多考慮這一領域,雖然對於從事編輯的人來說肯定是工作量的增加,但是也不需要恐懼甚至排斥,勇敢面對積極學習相關細節的製作,才是表現專業的出版水準與態度。

閱讀《灣生回家》一書有感

By
最近一個週末來到目前居住附近的金石堂書局看書,看到了兩本跟「回家」有關的書,其中之一是《灣生回家》這本,由灣生後代田中實加(目前存疑?-2016/12/27)因為拍攝「灣生回家」紀錄片,後續才有這本書,因為歷史因素,台灣被割讓給日本之後,臺灣總督府在當時的花蓮港廳建立了吉野(現花蓮吉安鄉)、豐田(現花蓮壽豐鄉)、林田(現花蓮萬榮鄉)等多個移民村,又因為日本的軍國主義導致日本戰敗,後來這些在台灣的日本人被遣返回日本,造成很多生離死別的故事,也讓作者田中實加努力13年的努力記錄,讓我們可以把跟花蓮有關但是卻消失的記憶或記錄,被拼湊起來。



這本書前面把移民村的成因、發展稍微說明了,生在北花蓮的我,過去對於花蓮市的發展,日本人在台的規劃或建設開墾(破壞了原始環境),棋盤式的街道規劃,不僅是行政中心花蓮港廳的所在如此,依著早期的花蓮窄軌鐵路線串連起來的吉野移民村、豐田移民村到林田移民村,是對於現在的花蓮整個發展有絕對的影響,當然也造成現在人口增加之後的限制問題。

什麼是灣生?這是日本人對於戰後從台灣被遣返回國的當時在台日人,是一種貶意之詞。


從書中的翻拍歷史照片,可以看到當時的花蓮港口就是現在的南濱海岸,當時岸邊向外延伸好幾百公尺,現在則是倒退到下水都很危險。而我看到豐田移民村,也讓我很想多了解一些我母親生長的地方,我母親一家是客家人,從書上得知應該是日治前就從台灣西部移居到花蓮壽豐一代,當時應該是豐田移民村的外圍,在日本北遣返回去之後,才居住到現在的豐田家,小時候我待過的外婆家也是大舅家,就在豐田車站一出來的中山路上的一家木造房屋,2004年當兵放假時我還有特別去騎車拍照。這幾年跟家人去拜訪大舅時,木造屋的前半段已經毀損拆除,後半段則還在,但是只用來當做柴房。這個木造房屋,是我母親出生、成長的地方,附近則有碧蓮寺的牌坊,也是日治時的神社入口。

今年過年有去豐田,所以拍了一些照片放在Facebook上,第一張就是神社入口處。

吉野移民村最近幾年因為景點慶修院,吸引很多觀光客,但是能了解歷史因素,我覺得更為重要!因為書中有寫,這是當時蓋給移民村民作為一個信仰中心所在。附近的尋常小學校(吉安國小)、役所(現吉安鄉公所)、郵便局等設施所在,還有灌溉渠道或是水力發電,若認真算一算使用超過五十年,實在是很強的建設。但是現在在這一帶走,幾乎看不太到日式建築,但是棋盤式街道的規劃,從Google地圖看的就會很清楚。


花蓮,慕谷慕魚,2013-11-10

By
身為花蓮人,其實要能隨時想入山進入盛傳的美麗景點:慕谷慕魚,也不是想去就去,因為我不是原住民,只是一般花蓮縣民,入山還是得照規定排隊或是事先網路申請才行。


這次在難得回老家的機緣,加上天氣難得的晴朗,不像暑假般的炎熱,也不致於濕答答的下雨天,騎著機車從市區到目的地大約花20分鐘左右,說遠也不遠,說近也不近,反正有台機車至少還算方便,車行經過吉安、南華、干城、花蓮監獄,就是早期台九線往鯉魚潭的路,只是在要過橋前會看到「慕谷慕魚旅遊諮詢中心」,這時候要繼續往裡面直行,而不要直接左轉上橋,要不然就會衝到鯉魚潭去了。


說真的,景色真的天然,一定要去走一次,騎機車一路騎到清水發電廠是最棒的安排,再從發電廠往回程沿路停下來拍照或是下水玩,都不錯,用心感受自然的聲音,就真的很棒了。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小朱鸝》新書發表會@陽明山

By

在花蓮,要去看海,或者要去看山,真的很方便。台北從居住的所在地--萬華,騎車抵達陽明山,經過非常多的紅綠燈,而且停等時間都一分鐘以上,這是今天凱風卡瑪的老闆 培瑜,開場所提到的花蓮生活,跟台北確實很不一樣,還有,花蓮不是偏鄉(離台北三個小時就到了),因為生活上食衣住行都ok,只是經濟活動跟台北很不一樣。

今天下午兩點抵達陽明山仰德大道的玉溪有容studio94參加從花蓮上來的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小朱鸝》新書發表會,在寒冷的冬天,卻是最舒服的驕陽照耀著,很多先抵達的來賓,在二樓戶外享受陽光的照射,室內活動主辦者則忙著準備即將展開的發表會。


此次作品發表會,作者周見信,2012年首度投稿信誼幼兒兒童文學獎圖書創作獎,便以《尋貓啟事》榮獲佳作,贏得評審一致好評。《小朱鸝》則是其第一本出版的繪本作品,採用傳統的印刷技法──「水印木刻」來創作,營造畫面縈繞著中國水墨畫般淡雅詩意的視覺韻味。

凱風卡瑪以水印木刻的版畫元素為核心,輔以與禪宗意象貫穿全書而設計的介面與互動設計,除了讓讀者欣賞認識版畫上色的方式與色彩層次豐富的多重視覺饗宴外,並有趣味象形文字解謎及禪詩的互動小遊戲,透過完成解謎,便可以製作專屬珍藏的藏書票,體驗版畫印製的過程。

今天說故事是由凱風卡瑪的培瑜來進行,表現的非常專業,若由作者來進行,我想會有不同的味道或是不同的想像,帶領現場來賓來一趟不一樣的「尋找」之旅。

詳見凱風卡瑪作品集:《小朱鸝》
http://publishing.kkbooks.tw/index.php/zh_TW/2012-09-20-05-32-40/littleoriole

如何往返花蓮、臺北?

By
我每個月都會回花蓮一趟,所以怎麼回去,對我來說還滿重要的。不過一年12個月,每個時期回去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尤其像是大節日返鄉潮,就不是平常隨性的方式了。
臺北直飛花蓮,價位太高,不在此篇討論;海(船)運,不知道為何四周環海的臺灣,海運建設只在貨物運送上,觀光旅遊的客運,卻沒有多加建設,當然臺北到花蓮以鐵路來說不用三個小時,算是相當的快了,海(船)運似乎就沒比較快了。可是搭船在海上回頭看東海岸的景色,是非常的讚的說…。
對了,我講的不是自己開車,因為我還沒考汽車駕照,也還不打算考。所以這篇要說的都是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首先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搭火車,買從臺北到花蓮的車票,14天前可以用電話、網路定票,定票後三天內取票。相關的定票取票規定請參閱臺鐵網站。不過,週五及週末,通常是最難買到的,所以若往返花蓮臺北,定不到票的話,可以換換其他方式。

2010-花蓮樂活~快樂集章郊遊趣

By

2010-花蓮樂活~快樂集章郊遊趣
活動日期:2010/02/08至2010/02/28
贈送限量花蓮小鎮明信片一套

為了鼓勵遊客能在花蓮深度旅遊,「趴趴狗旅遊網」將在2010年2月8日至2010年2月28日寒假期間,舉辦『花蓮小鎮、快樂集章郊遊趣』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集滿風景戳,將贈送限量花蓮小鎮明信片一套(共有八張),而貼心的主辦單位「趴趴狗旅遊網」還特地將贈品中的一張明信片貼好了郵票,好讓遊客方便輕鬆的在會場,可以把美麗的回憶投遞到幸福信箱中寄回家。

此次集章活動共規劃了集集九個著名景點,除了主場地「花蓮縣旅遊服務中心」之外,還有家喻戶曉的觀光酒廠」及充滿文藝氣息的「舊酒廠創意文化園區」,台灣百景之一、擁有非常好眺望太平洋視野的「松園別館」,在繁華中正路上、由舊鐵軌改建而成的頗具特色的「舊鐵道徒步區」;全台灣第一座,擁有眾多藝術家心血「石雕博物館」;美崙溪畔日式宿舍就是扮演日據時代花蓮自然景觀演變、歷史文化發展、社會人文精神的窗口,充滿歷史特色的建築,「將軍府」;新世代節能建築的代表、花蓮市的新地標「陽光電城」;不僅是個地標,也是個公園,是花蓮人散步、運動、賞景、休閒、探索自然和獲得知識的好所在「美崙山」。

另外活動期間在花蓮驛站(遊客中心)主場地,將會有一系列幸福信箱供遊客拍照投遞。


2010花蓮樂活‧快樂集章郊遊趣活動

◆活動日間:99年2月8日~99年2月28日

◆活動緣起:
為了鼓勵遊客能在花蓮深度旅遊,「趴趴狗旅遊網」與「花蓮市公所」合作,推出了『花蓮樂活‧快樂集章郊遊趣』活動,共規劃了九個風景戳分散到花蓮各個景點,盼遊客能在收集風景戳的同時也更能了解花蓮。

◆協助輔導單位:花蓮市公所

◆主辦單位:花蓮趴趴狗旅遊網(http://hl.pgo.tw)

◆協辦單位:國泰電腦有限公司 國圓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活動主場地:花蓮縣旅遊服務中心(遊客中心)‧現場將有幸福信箱供遊客投遞及拍照。

◆蓋章地點:【查看地圖動線放大圖
1.【花蓮縣旅遊服務中心】位於火車站右前方,「風景戳」放置服務台。
2.【美崙山】   「風景戳」放置生態展示館。
3.【將軍府】   「風景戳」放置民生社區發展協會門口。
4.【松園別館】  「風景戳」放置概念工坊販賣館。
5.【觀光酒廠】   「風景戳」放置展售中心收銀機旁。
6.【石雕博物館】 「風景戳」放置入口處服務台。
7.【陽光電城】  「風景戳」放置二樓咖啡館(聽障協會公益團體)。
8.【舊鐵道徒步區】「風景戳」放置自由街停車收費站前鐵道入口128之5號(看見鐵道民宿前) 。
9.【創意文化園區】「風景戳」放置一樓展示中心。

◆蓋章時間及注意事項:
◇美崙山生態展示館開放時間為9:00~11:30休息、14:00~16:30,週一休館,
過年期間2/13~2/22至花蓮市公所蓋章
◇石雕博物館開放時間為9:00~ 17:00,過年期間2/13~2/17至洄瀾客棧蓋章
◇創意文化園區開放時間為9:00~ 17:00,週一休館,過年期間2/13~2/15至中華路145號洄瀾薯道蓋章
◇松園別館開放時間為9:00~18:00
◇陽光電城咖啡館開放時間為10:00~19:00,週一休館,2/16(一)不休館
◇其餘戳章位置約至17:00~17:30


花蓮樂活~快樂集章郊遊趣

集章券

講座心得:七星潭的美麗與哀愁

By
時間:2010.2.5 19:30~21:30
地點:美崙山公園生態館2樓

很臨時決定想去聽關於七星潭事件的講座,出席計有13位,人數雖不多但是意義上還是有人關心這件事。

這是財團想要開發公共土地的案件,財團當然是因為有利可圖才提企劃,且選了最美麗的花蓮七星潭海岸邊,計畫若能蓋起六星級飯店想大賺一筆,而將計畫書送給縣政府審查,邀集了專業審查人士歷經反反覆覆的提問與財團的回答,在演講者口中,可以得知的是一個無能的政府作為,只想把國土賤賣賺錢,從來不是認真思考,「土地」存在的價值。

這一塊「土地」對花蓮人甚至所有全世界喜愛花蓮的每一位,七星潭所給人看到的視界,總是賞心悅目,在地質、地理學來說,一邊是大陸板塊擠壓造山而成的中央山脈,另一邊則有海洋板塊擠壓成的海岸山脈,兩個山脈之間所形成的縱谷,所呈現的景色怡人不在話下,更是最佳的戶外教室,非常適合讓老師實際帶學生來一堂戶外體驗課程,用親眼來所見我們所生長的環境,這是非常難得的。

過去,美麗的蝴蝶谷是大家可以自由進出,體驗山林大自然的芬多精,現在進出要自掏腰包,這是我們的土地,卻被財團霸占,就是"山也BOT"的實例,現在,正準備上演"海也BOT"的故事,我的高中生物廖美菊老師是真正的花蓮人,年紀也很大,但是我看他在寫反對七星潭事件的文字很感動,下面就是他所寫的:

各位
我已經年老力衰
自從生過一場大病後
沒甚力氣搞環保運動了
但是一看到原來就是把蝴蝶谷圈起來的這個癩蝦蟆
又想要打七星潭這塊天鵝肉時
頓時覺得一股氣從脊椎骨衝升到腦頂
我的頭髮都快要豎起來了
在這種忿怒中
我要請大家一定要合作起來
好好的讓花蓮人知道他們在做甚麼
蝴蝶谷
多美的地方啊
在過去
每個縣民都能自在進出的花蓮美地
自從被圈起來以後
只用來服侍有錢人
我們連夜晚去拜訪當年草地裡的螢火蟲都不行
真是可惡透了
大家幫花蓮的鄉親想像一下
有哪個人喜歡以後買門票去七星潭的
這麼美麗的海岸憑甚麼被他們圈起來賺自己的錢
說甚麼發展觀光
這種發展是剝奪花蓮人的醜行
有誰對這個事件較清楚的人
能否作把資訊整理清楚
我們一起發給全花蓮的人
我一定站出來支持
我退休了
要遊行
一定去
一個火氣被激出來的花蓮環保老兵廖美菊上
2009/9/29
參考:美麗的海邊可以不蓋飯店嗎?http://pa641001.blogspot.com/2009/10/fw.html

花蓮海岸線都在倒退,不是只有七星潭,北濱到南濱,甚至整個東海岸風景區的海岸都是在倒退,過去看一些書討論花蓮的海岸,或許跟興建花蓮港有關,這部分我以後將會再補充。這次財團選在七星潭海邊要興建飯店,反對的理由絕對是非常人性考量,考量的是遊客的安全,尤其颱風季節突然來了暴浪,連氣象局都有預測未來的發生率,是逐漸的增加。花蓮的飯店其實也不少,但是住房率低,政府若真的要改善花蓮觀光旅遊事業,早就該計畫提高、改善住房率,多計畫新型態旅遊方式,旅遊的內容更要創新,鼓勵或補助不同產業與旅遊結合的創新,找點新方法來發展花蓮。賣地、蓋飯店的模式不太適合花蓮,甚至也不太需要。到底我們的縣政府在想什麼?希望過年之後,搶救七星潭聯盟有些不一樣的活動,繼續讓七星潭的發展有更新的方向。

20091214 走完錐麓古道全程

By

今天好友特別安排帶我走太魯閣錐麓古道的行程,據說這條步道路線是去年才開放全程給登山喜好走來走的,不過今年的八八風災曾經讓這條古道又中斷了一段時間,隨行朋友說,上次他們就是因為路線中斷,只走完3.1k路段,而我今天這次可是全程走完,算是非常的幸運。

我不是登山常客,所以裝備非常的簡單,就是帶了兩個飯糰當午餐,外加一瓶水、一台相機、一件大外套,還有一顆愉快的心,哈哈。因為耳聞錐麓古道也一段時間,卻不知道原來這是非常特別的一條登山路線,也是有難度的一條路線。不過這次這樣輕裝上路,沒有準備好一雙適合的登山鞋,說真的是有點虐待自己的雙腳。整個走完,真的是感覺我的雙腳要廢了...還好上週六左腳稍微的扭傷,今天走來還算一切順利無礙。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步道大部分的步道需要申請入山或入園許可,今天的錐麓古道就是要兩項都要申請,才能夠大大方方的從燕子口的吊橋走過去,要不然就只能像一般的遊客只能在路邊拍照觀望卻不得其門而入。我曾經也是一般的遊客,不過有機會我都還是很想著要走一走吊橋跟步道。

錐麓古道全程10K,今天我們這三人小隊約九點多開始進入入口處,下午三點半左右才從慈母橋出口出來。中午十二點在斷崖駐在所用餐,還真的感謝隨行夥伴所準備的泡麵、快速鍋、高山瓦斯等設備,讓我們在高山用餐免擔心,雖然總共帶了四個飯糰,不過有泡麵真的需要,因為最需要補充的就是鹽份跟水份。

為了下次登山的準備,我要開始研究登山該注意與該準備的事項,慶幸今天天氣大晴,不用準備雨衣,路線全線暢通,還要感謝好友的帶領。


第一次帶馬來西亞朋友遊台灣(2)

By
9/23的我們在日月潭水月台民宿,就離伊達邵碼頭不遠,是台灣邵族較多的地方,不過也有賽夏族的原住民。而這一天主要的計畫是去清靜農場,但是從日月潭到清靜農場似乎遠了一點,且若搭巴士前往,還得要配合巴士班車時間,所以在前一晚便討論後改成去九族文化村,對馬來西亞朋友而言,是可以對台灣原住民文化多一點的認識,不過在我的印象之中,九族文化村還不是說非常吸引我的地方。

九族文化村裡面有UFO高空自由落體的設施以及雲霄飛車,對我來說這種刺激的活動,我都會去嘗試給他玩一下,尤其UFO搭上去之後可以看到整個九族文化村的環境,一覽無遺,然後就"咻~~"到地面了。再來就是雲霄飛車,我選第一個座位,雖然坐上去會怕怕的,但是當下在想怕也沒有用,反正也很快就飛完一圈的,於是我全程就張大眼睛看,哇,真是很特別的體驗,不過還好我是有近視,基本上看的也不是非常清楚,但是,確實還是值得一玩。

未來將完成日月潭纜車,可以從日月潭搭纜車到九族文化村,而且是從伊達邵碼頭附近的纜車站,是還滿方便的,不過現在還沒完工,我們這次去透過民宿幫我們叫車(台幣400元/車),似乎沒有車還真不方便。

九族文化村完了之後便是日月潭,這次也是我第一次搭船遊日月潭,停了三個站,也跟一般旅遊團一樣到了玄光寺去看看湖光山色美景,當然,如果少一點建築物會更漂亮的。通常我是比較少買當地的商品,不過在日月潭我買了兩件原住民圖案的衣服及撲克牌,其中一件是邵族特色的逐鹿的圖案,有機會到日月潭伊達邵的人,可以去逐鹿市集看看邵族的特色表演,不過,這次我們沒有去看,原因是時間上是用餐時間,但對於原住民特色餐,可能沒辦法習慣,所以就沒在逐鹿市集用餐及看表演。

9/24又將拖著行李去搭車,從日月潭移動步伐至台北,到了台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行李放置民宿,不過中間經過台中的時間,在台中市繞來繞去,才知道原來要買太陽餅是買自由路23號的那一家才是老店(但是有保存期限的顧慮)。下午 check in 完之後,去了淡水,看到連我過去曾經是淡水人的也覺得景色實在是太迷人了,跟大家一起欣賞漂亮的淡水夕陽美景。然後一起走老街逛一些小店,買一些吃的,後來還去搭公車到漁人碼頭,對我而言,每次去漁人碼頭都很不一樣,因為在我的記憶裡頭,總會去聯想到大學時代,還沒有興建之前與興建之後的差異,以及跟大學社團-攜手小組及CCW工讀生活動的點點滴滴。

在淡水之後,我帶著大家去士林夜市,24日晚上,雖然只是平常日,人還是非常非常的多,還好我也是有來過幾次,先帶去人最多、小吃攤也最多的地方,從大東路進去然後到文林路101巷,體驗一下台北人擠人的盛況...哈,就在這附近吃了去西門町想吃的阿宗麵線,有座位但沒桌子,應該比西門町好吧,印象中西門町都是要站著吃。然後不知道誰買了"臭豆腐",卻不太習慣這樣的台式口味,最後到我手上,我就把它吃了,哈哈,其實我還滿喜歡吃跟豆腐有關的食物。

第一次帶馬來西亞朋友遊台灣(1)

By
2009年9月20日至27日共八天的時間,我陪著馬來西亞來的朋友進行一趟半個台灣八日遊的行程。

9/20(日),上午我從花蓮搭車直接前往桃園國際機場,去接待這一群特別的夥伴,不過,他們搭的班機延誤了一個小時多,很清楚的知道便宜的機票會誤點這件事...哈...讓我想到上次從香港去北京,買的票是國航,卻得坐上澳門航空的小一號飛機,一整個很震...

第一天的晚上是在師大夜市附近的寶貝客棧,感覺還不賴,不知道以後再去台北去住行不行?第一晚帶大家去師大夜市,第一個買的是刈包(Chan Shi吃的),最後幾天我問Chan Shi哪些小吃最好吃,他還是對刈包念念不忘...不過這是跟一般的刈包不一樣的口味,我下次得在去吃吃看...

在師大夜市的巧遇我第一份工作的同事,她改行去賣衣服了,然後就推薦我們去伊洛瓦底雲泰餐館用餐,算是還不錯的一家餐廳。購物女王 在還沒吃飯的時候就開是瘋狂購物,連之後的幾天都是,實在是很佩服。師大夜市完還去了西門町,不過到了西門町好像也十點多,一出捷運站出口看到很多人,但是當我們先到NET逛完之後再去看誠品116那邊的街,人就少了,很多店家都關了,卻在之後的幾天又再度來到西門町用餐...哈

在寶貝客棧住了一晚之後,第二天我便帶著大家去台北車站搭火車,非常幸運的是很順利的買到太魯閣號的車票,我平常出差想搭都買不到票,但是這一週似乎都是非常的好運。搭車途中還跟一位在南投中台禪寺出家的花蓮人聊天,她剛好回花蓮三天,跟他聊了馬來西亞朋友來玩的事,聊了花蓮到南投的交通,聊了花蓮的觀光、南投的旅遊景點...或許下次可以去中台禪寺看看,有個建築物很特別值得去看。

到了花蓮,感謝一位謝姐的幫忙,提供了很好的民宿(花蓮好民宿),還開車帶大家去吃花蓮扁食(中正路的)跟石家蒸餃,然後下午就去逛了花蓮市區的一心街,也是購物女王買東西的時間,買了很多童裝,還真的很便宜,一件一百元。這一天基本上我算是對花蓮經濟有了一些小貢獻,讓他們買了很多曾記麻糬的產品,足足有三箱多,為了新鮮度,建議用宅配的方式,在預定的時間送到未來會住到的民宿,請民宿老闆幫我們代收,雖然,不是像飯店該有的服務,不過確實也是麻煩了民宿老闆,之後再提吧。

前兩天行程算是滿輕鬆,不過都是住一晚就要提行李換地方住宿,比玩還辛苦,所以第三天包車從花蓮前往南投,相較之下輕鬆且特別,當然花費不算小,但是看到太魯閣及合歡山中間美麗的景色與好天氣的搭配,相信也感受的到值回票價,我自己也在這次旅程中,第一次走砂卡礑步道,欣賞很漂亮的地質景觀。而又有機會再走九曲洞步道,這次得帶安全帽行走,然後又拍照,也是很不一樣的感受。從太魯閣一路開車到霧社,中間還在武嶺停留拍照,氣溫稍低,果然是高山的氣候,景色變化萬千,一下有陽光照耀,呈現青綠的山色,一下雲霧飄到近處,白綠搭配,帶有朦朧美意,卻又因行程緊湊而不能久待,讓我有動起之後再來一遊的念頭。

奧萬大,這次抵達門口時,已經是遊樂區休息的時間,所以我們只得在大門處拍照,而途中經過的南投縣道,是可以看到的這次八八水災造成部分土石流的山坡,整塊山坡地真的像是少了一塊皮似的就光禿禿的一片,有時還有路段在施工移除路障,這樣一趟路程,雖然花了很多時間,不過很幸運的我坐在前座,可以一路看風景,景色盡收眼底,也是非常的滿足。多了一段往奧萬大的路程,讓大家抵達南投日月潭民宿的時間約在晚上八點的時間,算是滿晚的也滿辛苦的。車行進入日月潭環潭公路往伊達邵碼頭,正接近我們的民宿,又可以讓大夥好好休息一下了。

認識花蓮的書本

By
以下為我在台大批踢踢的花蓮版所回的文章:
==========
作者: auconny (解脫) 看板: Hualien
標題: Re: [問題] 有推薦的認識花蓮的書本嗎?
時間: Sun Jul 12 21:35:15 2009

※ 引述《Datow (頭大沒藥醫)》之銘言:
: 大家好
: 我是剛來東華唸書的台中人
: 既然未來四年都要在這度過
: 我想要好好的認識花蓮
: 不知道有沒有比較深度介紹花蓮的書呢?
: 我不希望只是介紹一些比較知名的景點:太魯閣 七星潭等
: 想知道一些各地的風土、歷史背景、原住民部落這類描寫更多東西的書或其他資料
: 不知道有沒有推薦的呢?(縣府有出這種東西嗎?)
: 謝謝<(_ _)>
: (當然知名景點、小吃我也想去晃晃啦XD)


今天爬文找跟書有關的主題
看到這篇文章 剛好我手邊也有幾本跟花蓮有關的書
可以提供參考

1.台11線藍色太平洋 作者:廖鴻基 2003年出版

2.內行台灣 作者:鄭林鐘 2003年出版

3.豐田和風情 作者:吳鳴 2003年出版

4.縱谷飛翔 作者:邱上林 2000年出版 花蓮縣文化局出版
文化局圖書館應可借得到。


《歷史花蓮》、《人文花蓮》、《自然花蓮》、《觀光花蓮》、《環保花蓮》
這五本是洄瀾本土叢書,文化局圖書館一定會有館藏,另外東華大學圖書館應該也會有。
可能二手書店會有,需要去挖寶才知道。

文化局圖書館參考室有收藏花蓮地方文獻,也可以去看看,只是不能外借。

還有就是文學家:陳黎、楊牧、陳克華...等書也都寫了不少跟花蓮有關的,
書局有不少,也可以去找找。

陳黎的文學倉庫,可以線上瀏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6.94.60

整理

By
最近還是持續在整理家裡,因為空間很小,雜物很多。在花蓮老家的房間說實在的真的滿小的,大學念書在外租屋的房間都大很多,當然因為在外地,東西也不會太多。畢業後當兵完在台北工作,在台北住過三個地方:淡水、板橋、汐止,房間還是大多了,其中板橋住的是套房,還有冷氣,算是過的比較爽的日子了。還有最近一次到香港工作,東西也不多,但是套房的空間比我花蓮的房子還大一點,所以都覺得很不錯。

整理的過程中,發現我留下很多學生時代的東西,小學的獎狀,好像唯一一張,而且是學業進步獎,我承認,小學感覺我自己玩了六年。但是六年在同一所學校,還是很有感覺的,回花蓮的時候都會騎車去小學附近晃一晃,看看校園景色,以前是花師的附小,現在因為花師跟東華大學合併了,學校也改名為東華附小。

另外國中的東西之前已經被我丟了一堆,我也沒特意留什麼東西,因為在國二轉學過,轉學生的心情很複雜,倒是畢業紀念冊還有留下,當兵時候認識的一些士官跟軍官居然都是我的國中同校同學,倒是滿驚訝的。

高中的英文課本、數學課上課的筆記,倒是留著,還找到過去高中去交筆友所留下來的信件,真是令我驚喜,不過好像寫了幾次之後就沒繼續下去了,改天試試看寫封信回去看看好了,哈。最多的就是課外書,範圍很廣,有古典音樂的、深入淺出談奈米科技的、散文、小說、心理測驗、倫敦與巴黎的旅遊書...等,倒是沒有漫畫,我國中二年級之後就不看漫畫了,是滿奇怪的一種轉變。

空間少,這次的整理希望能夠有效利用空間,當然有需真的該丟棄的就得丟了,有些書可以捐去給社區圖書室,我也是希望社區圖書室能夠有圖書館的樣子,讓好書可以流通給社區的人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