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影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影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紀錄片:1996《電腦狂的勝利》Triumph of the Nerds

By

以下內容取自 iGarden部落格文章:

相比其他的學科,ICT科的記錄片不多,這十數年有系統的都不過五套,所以iGardener老師幾經辛苦,除了早前介紹BBC的虛擬革命之外,找到兩套美國PBS拍攝的記錄片,分別是:
  • 1996年的《電腦狂的勝利》Triumph of the Nerds
  • 1998年的《電腦狂 2.0.1》Nerds 2.0.1
The Triumph of the Nerds: The Rise of Accidental Empires

「或者該說是無心插柳,原始的創作團隊是業餘的,而現在大部分人也都還是。作者Bob Cringley從他在矽谷的車庫走出,為大家介紹電腦圖片和電腦狂,並述說關於他們不可思議的真實故事。就像該行業本身,該電影系列富資訊性、有趣、直陳而未加修剪。演員包括:比爾蓋茨(微軟總裁,世界上最有錢的人)、史帝夫‧賈布斯(嬉皮的蘋果電腦聯合創始人,NeXT電腦的首席執行長,一個想要改變世界的人),Steve Wozniak(蘋果電腦的聯合創始人,工程學天才,是個愛開玩笑的人)」Amazon.com


“It happened more or less by accident; the people who made it happen were amateurs; and for the most part they still are. From his own Silicon Valley garage, author Bob Cringley puts PC bigshots and nerds on the spot, and tells their incredible true stories. Like the industry itself, the series is informative, funny and brash. Some of the episode participants include: Bill Gates (Chairman of Microsoft, the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 Steve Jobs (Hippie co-founder of Apple Computer; CEO of NeXT Computer; and the man who wanted to change the world), and Steve Wozniak (Co-founder of Apple Computer; engineering genius, practical joker).” Amazon.com



很難得在節目中,訪問了數十位早年電腦時代的風雲人物:

  1. Robert X. Cringely (host / interviewer)
  2. Douglas Adams (author)
  3. Sam Albert (former IBM executive)
  4. Paul G. Allen (co-founder, Microsoft)
  5. Bill Atkinson (designer, Macintosh Development Team)
  6. Steve Ballmer (vice-president, Microsoft)
  7. Dan Bricklin (VisiCalc inventor)
  8. David Bunnell (founder, PC World and Macworld magazines)
  9. Rod Canion (co-founder, Compaq)
  10. Jim Cannavino (former head, PC division, IBM)
  11. Christine Comaford Herself (CEO, Corporate Computing International)
  12. Eddy Curry Himself
  13. Esther Dyson Herself (computer industry analyst)
  14. Larry Ellison (founder and president, Oracle)
  15. Chris Espinosa (manager, Media Tools, Apple)
  16. Gordon Eubanks (former head of language research, Digital Research)
  17. Lee Felsenstein Himself
  18. Bob Frankston (VisiCalc programmer)
  19. Bill Gates (co-founder, Microsoft)
  20. Adele Goldberg Herself (former Xerox PARC researcher; founder, PARC Place Systems)
  21. Marv Goldschmitt Himself
  22. Andy Hertzfeld (designer, Macintosh Development Team)
  23. Steve Jobs (co-founder, Apple Computer)
  24. Gary Kildall (founder, Digital Research)
  25. Joe Krause (president, Architext Software)
  26. Bill Lowe (Head, IBM PC Development Team 1980)
  27. Roger Melen Himself
  28. Bob Metcalfe (former Xerox PARC researcher; founder, 3Com)
  29. Gordon Moore (co-founder, Intel)
  30. Dana Muise (founder, Hypnovista)
  31. Doug Muise (software designer)
  32. Bill Murto (co-founder, Compaq)
  33. Tim Patterson (programmer)
  34. Vern Raburn (former vice-president, Microsoft; president, The Paul Allen Group)
  35. Jeff Raikes (vice-president, Microsoft)
  36. Jean Richardson Herself (former VP,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Microsoft)
  37. Ed Roberts (founder, MITS)
  38. Arthur Rock (venture capitalist)
  39. Jack Sams (former IBM executive)
  40. John Sculley (president, Apple Computer, 1983-1993)
  41. Rich Seidner (former IBM programmer)
  42. Charles Simonyi (chief programmer, Microsoft)
  43. Sparky Sparks (former IBM executive)
  44. Claude Stern (Silicon Valley attorney)
  45. Bob Taylor (former head of computer science lab, Xerox PARC)
  46. Larry Tesler (former Xerox PARC researcher; chief scientist, Apple Computer)
  47. Mark Van Haren (programmer, Architext Software)
  48. John Warnock Himself
  49. Jim Warren (founder, West Coast Computer Faire 1978)
  50. Steve Wozniak (co-founder, Apple Computer)


簡單說明一下:
今日從這篇《e女i男》 的文章提到這部紀錄片名,就來搜尋一下,首先是得到簡體翻譯的結果:《书呆子的胜利-微软发家史》,但是切換成繁體中文只看到 iGarden網站有提到,使用的是《電腦狂的勝利》,也是現在我們口語在說的宅男宅女擁有電腦技能的稱呼-電腦狂,影片中也是訪問跟電腦的相關發明者為主。而原 iGarden 上面所嵌入的Google影片,現在已經無法觀賞了,所以我又在透過搜尋 youtube的影片,找到了下面這三段影片,時間都比較完整,沒有被分好幾段,所以也直接嵌入在本篇文章方便自己或是各位有興趣的網友來觀賞。


紀錄片:1996《電腦狂的勝利》
Triumph of the Nerds

(1of3) Triumph of the Nerds: Impressing Their Friends. 1996 Documentar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FL9IyJ_qHk


(2of3) Triumph of the Nerds: Riding The Bear. 1996 Documentar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bRmaIzGTOM


(3of3) Triumph of the Nerds: Great Artists Steal. 1996 Documentar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1Bg461mnN8


20120428-An Autumn's Tale

By
An Autumn's Tale 秋天的童話(台灣片名為流氓大亨),是1987年香港的一部電影。

「在1987年上映,由周潤發、鍾楚紅主演。電影獲得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編劇(羅啟銳)、最佳攝影(James Hayman、鍾志文)三項獎項,同時得到最佳男、女主角及最佳音樂提名。電影在台灣上演時改名為《流氓大亨》,周潤發奪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維基百科

很棒的一件事是今天難得可以在youtube上面免費完整看到這部經典影片,先不論合不合法,只能說現在透過網路就可以看到過去精采的電影作品,雖然要感謝熱心的網友把這些經典電影上傳到雲端的影音平台上,也要感謝的是Google打造了一個十年、廿年前不可能有的雲端服務平台。科技的方便讓我們可以自主學習之外,還可以不斷的進行探索,對我而言我最近透過youtube確實看了不少早前的香港電影,香港電影算是華人世界電影發展最早,亦是華語電影世界的先驅,尤其電影裡面的元素都是兩岸三地電影之中最為多元的。

我會看這部片的原因當然還是我跟過去香港工作的因素有關,有一點想念香港的情愫,所以有空就會看一下港片,聽聽廣東話,學學廣東話,就從看港片來進行,雖然都沒辦法看現在的港劇,但是能看早期香港電影也是不錯的。事實上會看到這部片也不是特別知道這部片,倒是選了很多部大大小小的網路影片之後,看到有小馬哥:周潤發主演的,就一直看下去,對女主角的印象在看這部片之前並不知道,但是一開始女主角演一位從香港到美國留學,透過遠親船頭尺(周潤發主演)的接送與照顧,角色的呈現與故事就很有吸引力了,聽廣東話都很有情感,有時會想像成台灣人在美國留學,有個遠親講著自己熟悉的母語,就很有親切感,(不過我的母語應該是國語跟客家話才對)。

有興趣的就來看一下吧:
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MbUiRRXp9q8
影片嵌入如下:

2012年台北國際書展之新聞局99年及100年數位出版補助成果展(Video)

By
成果展是針對台灣國內的電子書、數位出版產業的發展所提出的補助計畫,99年與100年透過體系輔導計畫,產生了四千多本電子書,但是因為平台過多,反而是分散讓使用者不便,平台多反而不是好事。

以下是2012年2月4日下午於世貿一館二樓第五會議室所進行的實況錄影:



當然,數位出版的流程需要大改變,可惜,基礎建設應該是建立電子書檔案與平台的交換標準,沒有標準,未來發展還是會很混亂的。硬體真的不是重點,因為硬體將會是消耗的設備,但是根本在於內容的標準,就像網路通訊有標準,讓數位訊息可以廣泛流動。電影、電視、動畫、音樂等影音格式,已經有很多標準的格式在採用,電子書檔案/內容格式,更應該多深入了解美國書業制定的相關標準,是很重要的。

四千多本電子書,此次影片沒說的,99年度的時候10家廠商輔導146家出版社,產生出3521本電子書;去年100年度8家廠商輔導124家出版社才只有814本電子書。參考檔案:http://d.pr/zFeq

幽默化解尷尬之小提琴即興演出

By
手機是你我手上至少都會有的通訊工具,現在更是行動資訊助手,沒有手機,有些人會影響到工作,影響到與他人的互動,有些人甚至會焦慮。然而,某些場合來說,手機必須有某種程度的使用限制,如在聆聽音樂會演奏的場合,手機是被要求要關機或者設定為靜音,以避免影響表演者的演出工作。
我個人聽音樂會的機會也是有,不過進入國家音樂廳的次數不多,免費的演出或是戶外轉播的演出,我是有機會就會參加的,因為,似乎在那樣的環境之下,喜歡關掉手機,安靜、專心的聆聽演出,在工作繁忙之餘獲得紓解心靈的時刻,總是有種神奇的力量,可以讓自己有不一樣的感受,對工作是有幫助的。
下面這段影片,是小提琴演奏這被手機鈴聲的干擾,然而他卻利用即興演奏的幽默方式,然聆賞者感受到音樂的力量。

一定要聽的演講:史提夫‧賈柏斯2005年於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致詞演講《求知若飢,虛懷若愚》

By
這段演講影片也是經典,「出生即被未婚的母親送養,付不出昂貴的學費而輟學,被自己創立的公司開除,被醫生診斷出絕症......這一連串的人生低潮,對Steve Jobs而言,卻是最美好的考驗,這位當今世界,舉足輕重的開路先鋒,真摯的分享他生命中的三段故事,沒有當初的難關,就沒有今日的Jobs,末了的一句 ﹣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飢,虛懷若愚,是他自己珍視的座右銘,也是獻給當今學子的真心勉勵。」

一定要聽的演講:蘭迪.鮑許教授《如何實現兒時夢想》

By
這部演講影片是我2008年到香港工作時就已經買的書:最後的演講,裡面即有附贈非賣品光碟,而網路上亦找的到完整的演講影片甚至是中文翻譯字幕。又因為這演講實在是太精采,我有空都會不斷的在網路上重複的觀看,其中一個觀念就是,如何實現別人的夢想?這實在是很值得思考的一個人生意義。下面我就把影片完整的嵌入到部落格,方便大家觀看,也方便自己未來想再重溫演講精華時,從自己的部落格找也是很快的方法之一。

近日討論未來圖書館的個人小意見

By
現在的圖書館,去看就知道,一堆舊書已經放了幾十年,又舊又臭,沒人會去翻閱,之後還會在架上躺個好幾年...
※※※
上週五下班去板橋車站拿端午節返鄉車票,順便去了低碳智慧圖書館,就是類似西門町的無人智慧圖書館一樣,使用悠遊卡(需先辦理借閱證功能)進入,借書自己來,裡面很多新書,不過裡面沒有館員,書也不是很多,但是也算是提供了一種方便旅客往來休息片刻的短暫閱讀時光。
不過最近我在Library Views圖書館觀點看到另外的圖書館館藏的方式,是結合倉管物流技術,將藏書建置在一地下書庫,有興趣可以看「圖書館藏書地下化」這篇。網址:http://libraryviews.blogsome.com/2011/05/18/1054/



※※※
對於自助式借(還)書機,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也於4/23啟用,不過借(還)書只是圖書館功能中圖書流通的一項服務,像芝加哥大學圖書館藏書地下化,也是圖書館功能的其中一項,想像一下未來的圖書館,能提供給我什麼樣的服務,我覺得很重要。
芝加哥大學圖書館館藏地下化,提供的借還書服務肯定更好,一定也能24小時,而且可以借的書更多。我會很想去體驗一下芝加哥大學圖書館的所有數位化的UI,肯定也是經過精心的互動設計。
現在的圖書館被學生時代的你我當成K書中心,進入社會會去圖書館的,會是什麼原因呢?我覺得找出多一點吸引民眾上圖書館閱讀是好事,因為圖書館也會是很重要推動電子書的場所。
「未來的圖書館」能夠讓我用類似iPad的閱讀器看到羅琳的電子版哈利波特,甚至直接在電子書內看到哈利波特的電影嗎?若能,「未來的圖書館」應該擺放更多的沙發讓我好好享用了。(下午做夢ing)

發表於 台灣電子書協會籌備處 臉書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home.php?sk=group_182085588479508&id=212359868785413

"型男飛行日誌"觀後感

By
Web:http://www.theupintheairmovie.com/


生活哲學是「工作→戀愛→結婚購屋→生兒育女」的人可以看最近這部電影:up in the air(台譯:型男飛行日誌,港譯:寡佬飛行日記,大陸譯:在云端)

看完之後再想想「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廣告詞,還滿值得玩味的,但是當科技用錯地方的話會造成反效果,片中的遠端設備很先進,用來開會、討論、展示,節省人員往返的時間才是正確用法,不過拿來遠端開除員工就怪怪的,人力資源就這樣被消耗,是否能對企業創造獲利空間?可能頂多是閒置空間。

被資遣當然滋味不好受,但是其實只是個轉業機會,就真的當作職位被取消了之後,原本的工作沒了,換個想法就是:你當初求學階段曾經想要去做的事情,是時候可以再去嘗試。當然若能夠很幸運的保有工作,是否只是代表自己在該職位保有部分價值?片中有演出部分正面的心境,當然也有大家不願意見到的結束生命的舉動,即使研究心理學的社會新鮮人也承受不起。

另外搭飛機時會帶的行李箱與登機檢查動作,這部片也可以學習,輕巧的、優雅的完成安檢,然後能順利搭機,心情必定會是愉快的,看完之後我也想換個行李箱了...哈哈

up in the air (= uncertain = 不確定)這英文的含意也挺有意思的:懸而未決,大陸就是有這樣的翻法來介紹這部片,但是想想劇中劇情,似乎也是有這麼樣的味道,就是在型男主角的感情部分,呼應他感情不想定下來的意思。

[新書]大家來看賈伯斯-向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

By

原文書名:The Presentation Secrets of Steve Jobs,去年已經出版了,中文版則是今明會在書店出現。

賈伯斯的簡報方式總是吸引人,像是在說故事,聆聽的人則會感覺到是一場視聽饗宴,來看看最近新上場的iPad的影片:



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BhYxj2SvRI


在念書時代都有做過簡報,不過總是覺得弄的不好,因為有時文字太多或者項目太多在簡報時念的太慢也有,這就是簡報最常犯的錯誤。看下段影片就知道可以從《大家來看賈伯斯-向蘋果的表演大師學簡報》這本書學的不一樣的簡報技巧。



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me7johgelo


簡報藝術是需要花時間研究與練習,有時要把自己當成是小說家為要演講的內容來編製動聽的故事,又得像導演能夠抓住觀賞者的視覺與聽覺,加入圖片與音效,甚至還要把自己當作是表演者,要讓自己在台上有不一樣的肢體動作,用來加深在場每一位觀眾的印象。

有另外一種簡報法稱為:高橋流簡報法,則是有另外一種呈現方式,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習慣在台上表演,但是可能總會有機會上台為自己工作職責範圍的事務來報告,或者想開始拓展人際關係組織社團,也要由自己上台簡報來吸引參與者,可以參考這一段影片。



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or6Yul7CMg


回到主題,賈伯斯的簡報方式,透過此書,有其學習重點-將學習到賈伯斯如何發揮五種技巧:
* 設計訊息
* 呈現理念
* 引發人們對產品或功能的熱烈反應
* 營造難以忘懷的經驗
* 讓顧客皈依為信徒

引自:如何讓觀眾如醉如痴、歎為觀止

若想知道更多不一樣的簡報方式,可以搜尋“Dick Hardt”或者到Taiwan 2.0的簡報與教學技巧參考文章。對了,Dick Hardt的簡報風格,可以看下面這段影片,且我也相信很多人看過,就好像看影片一樣的簡報,甚至製作簡報時錄音,由別人代為到現場播放好像也可以,演講者本身可以躲起來不用出現,哈哈。


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HWTLA8WecI


引用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j9Wt9G--JY

How much love can be - Team Hoyt

By
One day, a son asks his dad "Daddy, would you like to run a marathon with me?". The father says "yes".
And they run their first marathon together.
有一天,兒子問爸爸:「爸爸你和我ㄧ起去跑馬拉松,好嗎?」
爸爸說好。
Another time, the son asks his dad again "Daddy, would you like to run a marathon with me?". The father says "yes son".
第二次,兒子又問爸爸:「爸爸你和我ㄧ起去跑馬拉松,好嗎?」
爸爸又說好。

One day, the son asks his father " Daddy, would you run the Ironman with me?"
The Ironman is the most difficult triathlon ever (4 kms swimming, 180 kms bikin, 42 km running?)
有一天,兒子問爸爸:「爸爸和我ㄧ起去參加鐵人競賽,好嗎?」
鐵人競賽是最困難的比賽,必須游泳 四公里 、腳踏車 180公里、跑步 42公里。

And the dad says "yes".
The story looks simple until you watch the following clip. Just amazing, how much can love be.... ?
爸爸說好,我們去參加。

這是在紀錄一對父子的故事, 爸爸叫做Dick Hoyt, 兒子叫做Rick Hoyt,
這對父子是長跑健將, 在過去二十五年間, 他們一共跑了3770mile,
其中包括78次半馬拉松賽,64次的馬拉松賽,24次著名的波士頓馬拉松賽,
20 次 Duathlons賽,7 次18.6 Milers賽,34 次10 Milers賽 ,143 次5
Milers賽, 620 Milers 賽,27次 Falmouth 7.1 milers賽,15次4 Milers賽,
2次11公里賽, 8 次15公里賽,204 次10公里賽,4 次8公里賽,92 次5公里賽,
206 次奧運標準的三項鐵人賽,6次被公認不是平常人可以承受既Ironman distances的終極三項鐵人賽……

其實...兒子Rick本來是不能說話也不能走路的!!
Rick在出生時因臍帶繞頸導致腦部缺氧受損,醫生告訴Dick,孩子是植物人,
沒有任何希望了因此他只能在輪椅上渡過他的一生。

但因為爸爸媽媽發現他會對動作有所反應,所以他們為Rick加裝了一部能用頭的則面控制滑鼠標的電腦,
可以藉由這樣跟他溝通~
直到有一天...Rick便透過電腦打出︰「爸,我也想參加。」
爸爸為了他~從不是跑步運動員練習各項技能
於是從那時候開始他們父子就常以"Team Hoyt"報名參加馬拉松和三項鐵人賽:
跑步時Dick就推著Rick跑, 游泳時Dick就拖著Rick, 躺著的橡皮艇游,
騎自行車時, Dick就騎著特製的自行車, 將Rick放在自行車前騎乘……

影片網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Mbk9dtpd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IeANpNIOSw (中文字幕)




Conrad:至愛無悔,最有正面的一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不要去想"不能",只要相信"能"的事情。

Happy New Year~2009 ,順便來聽ABBA媽媽咪呀的音樂!!

By
嗯,很有沒在部落格寫文章了,要寫的時候又來到了新的一年了。
從2008年尾到2009年初,還好有ABBA的音樂陪伴著我,真的不知道ABBA的音樂是有如此魔力。



跨年夜晚,我正聆聽著媽媽咪呀!音樂劇原聲帶cd的音樂,接下來我就按順序列出媽媽咪呀!的曲目影片,但是不是音樂劇的版本,不過這些聽熟悉之後再去看劇(DVD或音樂劇都可),感觸應該更不一樣了。
1.I have a dream


2.honey, honey


3.money, money, money


4.Thank You For The Music


5.Mamma Mia!


8.Lay All Your Love On Me
這首旋律我超喜歡的,很動感的,又很搖滾的,電影的畫面也很讚,選個有歌詞的,隨時連到自己的部落格就可以練歌了,哈哈。


9.Dancing Queen 也是大熱門曲目


10.S.O.S.(找不到比較好的版本,那就選有歌詞的好了)

有關微軟與Google的影片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