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電子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電子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灣生回家》之 Google Play 圖書 電子書推出文字重排版 使用經驗

By
三月時寫過一篇跟此書《灣生回家》有關的心得小文章,這次再來寫一下購買這本書的電子版的經驗分享及呈現的效果。

圖片來源:《灣生回家》臉書 https://goo.gl/onDOpz

得先提一下會寫下這篇文章的真正原因是,今天5/29晚上要來參加這場講座「"灣生回家"最後一場加碼:5/29信義學堂」,加上自己只有買電子版沒有買紙本書,更加上自己又熱心推廣電子書的發展,一定要自己來帶頭一下,只要有出電子版,且在品質較好的平台上(如 Google Play 圖書、PUBU 電子書城 或 一直聽說要開卻開不了的台灣的 Apple Bookstors 等...),我是願意嘗試並付費與體驗的。

圖一:購買下單之email通知,當時只有Scanned pages的版本。
圖二:近日Play 商店之書籍介紹已提供 Flowing text 版本。

圖一為三月份我透過我的Google帳號(設定好Google Wallet綁信用卡)直接在手機的Google圖書(Play商店服務之一)按下購買,很快的就取得這本書的 Scanned pages,即掃描版本電子書,然而近日若在從 Play 商店看這本書的資訊會發現已經提供了 Flowing text (文字重排) 的版本了(圖二)。

當初買到的書籍只有掃描版本,呈現的會是跟看紙本書的版面接近一樣,但是手機畫面太小基本上要看清楚內容的話必須要雙擊畫面來放大,但是只要一放大就只會有局部的畫面,這是掃描版本的缺陷,昨天再開啟這本書時則是可以呈現文字重排的內容,當然在手機App的介面亦可切換成文字重排的版本。見圖三、圖四、圖五。
圖三:手機開啟呈現的掃描版本,版面跟紙本書一致,但是跨頁的設計是無法呈現的。

圖四:點擊畫面中間可出現右上方的進階功能按鈕,有目錄、字型版面調整跟查詢等功能。

圖五:最右上角的按鈕亦可切換掃描版本與文字重排版本。


在圖一可以看到寫了"Best for: Web, Tablet",如果有七吋以上的平板或是 iPad 的話,開啟掃描版本會比較像是在看紙本書版面的感覺,畢竟紙本書有經過專業排版,但是文字就是被固定住了,放大想看更清楚勢必都是只有局部呈現,較小的平板看其實說真的也不是說很清楚。圖六、圖七所呈現的便是在五吋的蝴蝶機一代所呈現的畫面,文字字型為預設,標題部分有顏色的設定,文字大小清晰甚至還可以依個人喜好再去調整大小。

圖六:切換成文字重排的版面預覽

圖七:文字重排之後手機的畫面呈現清楚的文字內容。
Google Play 圖書對於使用者而言最方便的莫過於幾乎在任何可以連上網路的載具上面都可以閱讀已經購買的書籍,而且還不限制所使用的裝置數量,本來對於有權限進入該平台的使用者本來就不應該限制,這才是帳號控管的基本原則,可惜國內跟圖書館有關的電子書服務供應商思維(或不合時宜的法規限制吧...)總是無法突破,所提供的平台服務當然也限制使用者在很多方面的使用環境,其實在是對國內整個電子書發展滯礙難行最明顯的表現。另一方面,因為過多的限制,便很難持續改善到讓使用者滿意的體驗,儘管每年持續透過政府採購的流程拿到一些合作案子,每每推出的系統介面都是以桌上型電腦使用者為主,很多時候都排除行動載具的使用者,殊不知行動裝置使用者成長速度之快,無法透過手邊裝置來使用的平台,就會是被淘汰的。


圖八:電腦版Chrome線上閱讀畫面,並設定Chrome使用思源字體。


圖九:Chrome線上閱讀,文字增大,更適合年長者閱讀。
圖八、圖九兩張便是使用電腦的Chrome瀏覽器來進行線上閱讀,並且我把Chrome預設的字型採用的是 Google 跟 Adobe 推出的思源黑體字型(可參考這篇),是滿適合螢幕閱讀的一種字體,中文書裡常把西元年的數字「零」用「○」呈現,Android手機預設系統字體一開就會變小,不太好看,若Android裝置未來能預設有思源字體的話,相信會是大幅度的改善中文字體的呈現效果。

很高興的是,還是有出版社能持續的對於書籍提供了 固定版面(掃描版面,屬PDF) 與文字重排(應屬於EPUB)的兩種格式,此書為遠流所出版的,於今年423的世界閱讀日也積極的行銷推廣在其投資的「台灣雲端書庫」的電子書平台,相信他們有了解到使用者閱讀文字重排版本的電子書相關的體驗是不容忽視的,當然也希望更多出版社也多考慮這一領域,雖然對於從事編輯的人來說肯定是工作量的增加,但是也不需要恐懼甚至排斥,勇敢面對積極學習相關細節的製作,才是表現專業的出版水準與態度。

2014年暢銷書榜電子書出版狀況統計by Al Chen

By
2014年度的網路書店銷售排行榜統計數字來看台灣的電子書出版狀況,原 Al Chen 所發表的內文請直接參考臉書社團:台灣電子書研究基地的這一篇[連結]

我簡單整理成投影片[PDF格式]放在 BOX 的雲端空間:
https://app.box.com/s/zq9tg4554rokp2aj6dp7

嵌入版:

看《專訪胡曉東》一文借鏡臺灣的數位閱讀發展的方向

By
關注電子書一段時間,目前最佳的中文閱讀App非屬「多看閱讀」了,其背後的靈魂人物我個人認為是 胡晓东 了,因為他也是北京多看科技公司的創辦人之一,之前任職過聯想,離開聯想的職業生涯,開始創業了,多看就是他創業生涯的一張名片,當然離開自己創業的公司,很多案例都呈現出敵不過資金,敵不過有錢人...吧。目前得知 胡晓东 去了阿里巴巴旗下的 淘宝阅读,擔任的是數位內容相關事業部的總經理,可以感覺到的是他在多看累積的實力,以及其夢想,換個場域,以及馬雲是否給他新舞台讓他發揮,也許讓落後於多看閱讀的淘寶閱讀,可能不用一年的時間就可以超越了。下面節錄看到一篇專訪的幾個方向,值得參考:

2014台北國際書展 我所參觀到的數位書區

By
國內的發展

在主辦單位安排的數位書區很明顯看到的有三大電信的電子書城,其中【遠傳e書城】攤位可以真正讓參觀者體驗電子書、電子期刊跟使用,包含體驗大螢幕的互動電子書販賣機,不過只要憑門票就可領證品,闖關(參與體驗下載App與下載電子書)還送擦拭布,是最大方的一家電子書店。而台灣大哥大則是利用【myBook書城】佔據攤位來行銷其他的線上服務如:myMusic線上音樂、myVideo雲端影城...等網路服務而已,而中華電信主打【Hami書城】,要闖五關,然後過關可以吃霜淇淋一支,然後用資訊展辣妹整點來show一下,所以我幾乎就跳過沒看了。

用iPad買「多看」電子書經驗

By
再一工作日就要來到 2014 年,對於明年臺灣的電子書的發展會不會更好?老實說,不知道。不過還是希望能越來越好,加油。

iPad上的多看閱讀畫面
今天在 多看阅读 的電子書店網站計算各分類書籍的總數計有約 12,481 本書(含雜誌),其中我下載了 654 本免費(限免)的書跟雜誌,然後今天終於第一次付費買了 1 本多看上面的書,這本《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人民幣18元,折合台幣88元多,中國亞馬遜電子書的價錢也是一樣,令我好奇的是我該怎麼來買一本大陸的電子書?付款方式本來有難到我,因為在多看閱讀的網站上是用小米帳號的米幣或其相關的充值方式,最常聽過的是支付寶,但是光是申請就覺得有點複雜,亞馬遜就相對簡單,可以直接用信用卡號,不過目前使用多看的時間是最多的。

後來在 iPad上的多看閱讀採用App內建購買的方式,雖然也是需要透過Apple ID輸入信用卡帳號,這個方式我反而很信任Apple的扣款機制,同時解決我免去設定小米帳號米幣的充值或是找朋友轉贈(代墊),而且付款顯示只需要 NT$60,換算起來還比用多看標價人民幣18元(台幣約88元)便宜,然後再把試閱版刪除重新下載就是完整版的了。

結論:iPad買多看的書籍還滿方便的。XD

※繁體版書名則為《平台革命:席捲全球社交、購物、遊戲、媒體的商業模式創新》,七九折台幣300元,紙本,可惜無電子版(其實買簡體版電子書就很值得)。


發表於Facebook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ebookbase/permalink/10152111599609883/

聽 PUBU執行長 講電子書與雜誌閱讀新樂趣

By
今天(2013/12/8)下午到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的十樓會議廳參加了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主辦的電子書講座:「發現電子書。雜誌閱讀新樂趣」 ,由北市圖協辦與提供場地,邀請 PUBU電子書城創辦人暨執行長 蔡競賢來主講。

首先針對該場地:北市圖總館十樓會議廳,沒有提供 WIFI 上網環境,即使是 TPE-Free 公用無線網路,也是看的到也無法順利連上網際網路,這在推展數位閱讀最重要的基礎服務,如此缺乏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建置這樣的網路其實非常簡單也不會花多少錢。連主講者在使用行動載具要進行連線都得使用自己的 3G 來上網,又因為樓高與附近基地台訊號不良,連我自己使用中華電信 3G 也是連線品質不良,圖書館要談電子書,看來對於相關的基礎設施都無法清楚了解,更不用談改善。很多人,尤其是資深的圖書館、出版產業,都只在意「版權」,缺忽視很多「版權」之外的重要的部份。

會來參加還是對 PUBU 在推廣數位閱讀這一方面的推動,感覺是持續不斷的在耕耘,創辦人本身也有資訊工程的背景,使用者若是在使用平台或是閱讀軟體有問題,以資訊技術來講是都可以克服,但是必須要能夠有更多的推廣,尤其是網站平台的使用,行動載具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讓更多民眾是喜愛閱讀,且能更容易閱讀,需要鼓勵更需要使用者願意能回饋改進之處,結合網路社群可能會是個機會,這部份在三大電信的書城來說似乎看不太到,但是幾家如 PUBU 努力這麼多年的小公司,算是不容易的。

 活動海報

我自己在關注電子書這塊同時,目前使用最多的平台是大陸的多看閱讀,當然跟PUBU可以稍微湊上一些相關:
  1. PUBU與多看在 App的顏色相近,都是選擇橘色的,而iOS的iBooks最近也是橘色,算是巧合嗎?
  2. 提供跨平台閱讀,跨載具閱讀,PC/MAC、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iPad都可以閱讀,當然多看早期是依附在Amazon Kindle閱讀器上的軟體,對於喜歡類似紙本書閱讀的讀者來說,相對的比較不傷害眼睛,是優於 PUBU的。
  3. PUBU與多看的核心業務都是在做數位閱讀,也都是螢幕閱讀(多看稱之為屏閱讀),提供使用者不同與紙本的閱讀體驗,PUBU還可以讓註冊的會員可以自行上架電子書來進行數位出版與電子書銷售,多看則持續提供給使用者很好的閱讀體驗,還有每日一限免來推展數位閱讀,進而引導使用者未來能願意付費購書。
多看閱讀 在 iOS 上的圖示


iPubu 在 iOS 上的圖示


然而在今天聽講的同時,自己也拿起iPad來進行 iPubu 跟 飽讀電子書 的App,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是:

  1. 只能將iPad直拿,不像多看直拿/橫拿都沒問題。
  2. 過多養眼的雜誌封面,是否有助推動數位閱讀?
  3. 書架的呈現是否必要?在多看與iBooks的App來看,現在都不是用虛擬書架的樣式來呈現了。
  4. 多看可以用雙指在螢幕上下滑動即可控制顯示的亮度,這是很棒的設計,PUBU的App則沒有。
  5. 多看提供不同的字型可下載讓使用者切換,PUBU似乎也沒有。
  6. 多看提供很多免費的期刊,尤其精品閱讀時光更是能持續了解小米與多看的合作發展、技術交流,PUBU則較少製作精美的免費期刊可下載,而且是能討論到 UI/UX設計相關的書籍。
  7. 多看只要能透過帳號都入App或是網站,就可以閱讀,PUBU的的帳號管理規定最多僅四台裝置(需綁定)可同時閱讀,某種程度也算是一種限制,而非鼓勵數位閱讀。

感覺PUBU可以改善的地方不少,當然衷心希望的是能夠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提供線上購書甚至月租方案,其實都不錯,甚至週租方式聽聞也正在測試進行,搭配現在正進行的每週五喝咖啡、讀電子書活動結合Facebook的互動活動,需要更積極的推動數位閱讀。

[演講筆記] 聽董福興講:「從圖像到結構:談當代電子書格式」

By
今天至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來聽跟電子書有關的課,是由董福興來主講,由文大推廣教育部廣告系、資管系跟中國印刷學會一起主辦的,也是對於紙本書到電子書演進與發展來觀察是滿完整的內容。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小朱鸝》新書發表會@陽明山

By

在花蓮,要去看海,或者要去看山,真的很方便。台北從居住的所在地--萬華,騎車抵達陽明山,經過非常多的紅綠燈,而且停等時間都一分鐘以上,這是今天凱風卡瑪的老闆 培瑜,開場所提到的花蓮生活,跟台北確實很不一樣,還有,花蓮不是偏鄉(離台北三個小時就到了),因為生活上食衣住行都ok,只是經濟活動跟台北很不一樣。

今天下午兩點抵達陽明山仰德大道的玉溪有容studio94參加從花蓮上來的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小朱鸝》新書發表會,在寒冷的冬天,卻是最舒服的驕陽照耀著,很多先抵達的來賓,在二樓戶外享受陽光的照射,室內活動主辦者則忙著準備即將展開的發表會。


此次作品發表會,作者周見信,2012年首度投稿信誼幼兒兒童文學獎圖書創作獎,便以《尋貓啟事》榮獲佳作,贏得評審一致好評。《小朱鸝》則是其第一本出版的繪本作品,採用傳統的印刷技法──「水印木刻」來創作,營造畫面縈繞著中國水墨畫般淡雅詩意的視覺韻味。

凱風卡瑪以水印木刻的版畫元素為核心,輔以與禪宗意象貫穿全書而設計的介面與互動設計,除了讓讀者欣賞認識版畫上色的方式與色彩層次豐富的多重視覺饗宴外,並有趣味象形文字解謎及禪詩的互動小遊戲,透過完成解謎,便可以製作專屬珍藏的藏書票,體驗版畫印製的過程。

今天說故事是由凱風卡瑪的培瑜來進行,表現的非常專業,若由作者來進行,我想會有不同的味道或是不同的想像,帶領現場來賓來一趟不一樣的「尋找」之旅。

詳見凱風卡瑪作品集:《小朱鸝》
http://publishing.kkbooks.tw/index.php/zh_TW/2012-09-20-05-32-40/littleoriole

非商業使用,免費提供電子書的網站

By
從 2012 年 10 月 24 日(台北時間)凌晨 01:00 開始美國蘋果公司的 iPad mini發表會,當天同時宣布推出 iPad 第四代商品,還有,App 軟體也推出 iBooks 第 3 版,推出的iBooks 3宣稱是針對電子書支援文字直排(中文、日文等亞洲語系)、日文字體、簡體中文字體、社群分享功能。以這樣的支援程度可以了解是針對電子書檔案格式 EPUB3 來推出的功能,當然,以EPUB3規格來說,還有更多的特性,在這次的iBooks 3還沒全部都能支援,當然我想Apple公司有所考量,包然現有的設備本身跑太多功能會不會容易當機之類的考量。(畫面參考:http://goo.gl/l3UDl)

「雲端圖書館.遇見電子書」第一場座談會-台北場

By

今天去聽了上午的,針對主題「雲端圖書館.遇見電子書」來說,在會中會聽到有國圖、國中圖、跟北市圖,不過現場好像只見北市圖館長在推銷現有的電子資源的服務,沒別的...

擺在會場外的就是有跟北市圖合作的幾家電子書平台業者的展示,我沒有去看,我只是想知道上午的座談會跟館長的報告之間,有沒有什麼具體發展的可能性,看起來是,還很需要大家努力了。

比較特別的是,從館長的演講分享,北市圖是唯一一家公共圖書館有提供OverDrive服務的,也還好我自己有北市圖的帳號可以使用,在iPad上裝個App就可以免費借閱線上的有聲書,也包含可以借哈利波特原文電子書,重點是採用adobe epub跟mp3,借書下載的速度快很多,比國中圖的電子書App借書更方便。另外若想看OverDrive的影片,則可以在電腦安裝相關的軟體,也可以免費借閱。是練習/學習英語很棒的方法。

大家若有北市圖的證號,也可以多試試看OverDrive電子書服務。

北市圖OverDrive電子書:http://taipei.lib.overdrive.com/

電子書EPUB3直排顯示實作探討

By
根據臉書社團-台灣電子書研究基地的EPUB技術專家董福興(以下用董哥代表)寫的這一段話:「根據搜尋,樂天eBookstore裡有18,894本日文書,其中免費書有12,537本,等於2/3免費。其中來自青空文庫的書有10,741本,等於來自出版社的僅有7,153本。基地裡有誰想來開個中文公版書庫建製計劃嘛?」(討論連結)
根據上述這樣的計畫推想,董哥也實際動手實作了一個符合EPUB3且可以直排顯示(包含註釋)的範例電子書,也是公版書(是從好讀網站抓取EPUB2的檔案):魯迅的《吶喊》,有興趣者可以從此處下載,進行拆解來實作自己的直排電子書。

然而即使有EPUB3可顯示直排的電子書檔案,還需要搭配可以正常顯示的閱讀設備,在此董哥文章中寫到:「最好的閱讀工具還是Google Chrome加上Readium,以及iOS上的Kobo App。」
因此接下來我以new iPad的畫面來解說EPUB3所呈現的效果:
將檔案放在我的Dropbox,然後透過new iPad的Dropbox下載,就可以很輕鬆的從KOBO App開啟,
KOBO App直向畫面:

KOBO App橫向畫面:

KOBO App開啟呈現至少內文是ok的,不過若是有注釋的功能,就無法在KOBO中有作用,倒是iPad內的iBooks開啟電子書,註釋顯示的畫面如下:

可以顯示註釋,但是還不支援從右翻到左,所以文章只看的到第一畫面,後面的內容看不到。所以很清楚的可以理解到,在iPad上現有的電子書App,在支援EPUB3的部份都還是半殘狀態。

下面在提供另外一個平台:凌霄的iOS App,一樣是開啟董哥所改過的EPUB3《吶喊》電子書所呈現的畫面,可以看到內文,但是部分標點符號會轉向,轉的跟我們習慣看直排書的畫面不一樣,一樣也沒有注釋連結的效果。
凌霄直向畫面:

凌霄橫向畫面:


個人觀察:
  • KOBO在標題字的呈現,採用了不一樣的字體(不知道是否是董哥修改過的),而iBooks跟凌霄的字體,則是預設的明體字體。
  • 針對內文的顯示部分,除了iBooks翻頁設計還未支援右起左翻,所以只看的每篇文章的第一個畫面,無法呈現每篇文章的完整內容。而KOBO可以呈現完整內容,但是好像到了每篇文章的後面部分,會有被畫面切掉的感覺,直向跟橫向都會有,可以仔細看看。凌霄看起來顯示直排的功能正常,只是部分標點符號不是順著直排顯示,而是轉了九十度了。
  • 註釋的呈現,只有iBooks可以顯示,而且畫面也不錯,其他兩個都不支援,需要改進。




20120503--ebook workshop

By

昨天是第二期電子書實作工作坊的成果發表會,感謝Toyota辛苦主辦第二期,要安排師資、要安排場地、要安排報名事項,真是太厲害了,所以要感謝在先。

本期只有三個小組,但是每組也都很認真的參與討論與實作,我個人又是帶了第一小組,和組員一起完成了一本小巧的電子書,無法太完美,因為...只有我這組不是用ibook author製作電子書,哈哈。另外兩組製作的電子書,呈現效果真是太優秀了,我們這組就做個基本版本的好了,分享給各位參考,還請各位指教,也希望另外兩組也可以分享一下,謝謝。

本組作品:http://dl.dropbox.com/u/4251337/nuts.htm

20120501--epub class

By
喔喔,這幾天沒寫日記,金拍謝~~
今天五一勞動節,所以放假一天,但是今天居然會在7:30自己跳下床醒來,以為上班要遲到了,然後看看手機之後才醒來,意識清楚今天放假一天,但是因為日光太強,窗外工地聲音吵雜,想要去睡回籠覺肯定也睡不著,重要的是,下午還要去講EPUB電子書製作的課,賺個零花錢,所以整個早上都在備課。
沒想到,自己也被叫做是老師了,這是我第二次去講課,一樣還是講EPUB,不過學習單位的目的根本不在於EPUB製作呀,而是針對PDF固定版面的內容製作文宣品性質的互動式光碟,是要有翻書效果、可以註記筆記,有書籤功能,還要可以跨平台的電子書,不過展示給我看的電子書樣品,不過是PDF跟Flash的swf檔案,我有認識一家專門做這個,直接牽線兩家合作算了,哈哈。
以上,大概就是今日五一勞動節,值得我寫到日記上的事情了。

20120426-smile and ebook

By
Smile~~~

整天幾乎都在下雨,但是心情還是很不錯,因為今天是426...

哈,不是,跟426沒有關係,但是也有關係,因為今天426的晚上有一個小小的聚會,是幾位對電子書發展有濃厚興趣的人出現來喝咖啡聊電子書。

主要是一家目前以教科書電子書為主要內容的電子書憑台商的副站長在臉書上的台灣電子書研究基地所發起的,也是很久一段時間都沒有類似聚會的活動了。對於活動的發起人來說,他有機會在聚會中聽到很多投身教科書市場的前輩所經歷過的現實狀況,讓他有所刺激,也讓我認識更不同的出版產業生態面。

目前的觀察,其實簡單來說,美國之外的其他地區,電子書的發展都是困難,都是漫漫長路,所以也沒有絕對的優勝者,甚至多數企業花大把大把的鈔票,都無法保證可以長期獲利,但是總是有能維持開銷的一種程度在。

貿易應該是台灣要發展的路,內容創作的培育計畫也是,各出版單位的老闆也要能換腦袋,還有資深的教育工作者也是,更需要找幾位超級大老來推動,還是很有機會追趕這多年來的數位落差。透過今天的聊天,想想好像也是有機會看到一條路出來,但仍需要有不斷的對話與刺激才行。

如何製作EPUB3的電子書?-介紹篇

By
基於我在網路上搜尋與了解,目前已經有不少人都在學習製作電子書,但是電子書格式非常的多,有標準格式如PDF、EPUB,也有一些私有格式如Amazon的KF8或mobi、Apple的iBooks、還有一堆沒聽過的,今天在Google+(Link)上看到有人是用對岸的軟體來製作Zmaker電子書,然然Zmaker只不過就是呈現有像Flash翻頁效果的電子刊物,那我就會推薦台灣的gogofinder或是美國網站issuu.com的服務了,我自己工作上選擇的是用issuu,是目前速度(下載傳輸或是翻頁速度)最快的。

此次,為何我會寫針對EPUB3的電子書製作為主?因為從去年10月IDPF推出EPUB3規範之後,大概在11月份下旬由資策會的修改者提供給我所舉辦的電子書實作工作坊參與成員,同時也開放在經濟部工業局雲端應用產業推動計劃網站的電子書專區(網址:http://www.cloud.org.tw/?q=node/6),目前也是主要用來製作EPUB電子書的工具Sigil,Sigil正是大部分網路文章會寫到用來製作電子書的工具,但是通常會因為幾種狀況,文章作者都會寫到Google的那個版本,是比較新一點,但是無法製作出EPUB3規範的epub檔案,也就是說,僅僅可以製作出符合EPUB2的epub電子書檔案。

EPUB2 跟EPUB3有什麼差別呢?參考對岸的文章「epub3比epub2格式增加了哪些功能?」:
EPUB3與EPUB2
和EPUB2對比上,EPUB3增加了如下功能:
  • 支持多媒體格式,可在電子書裡面播放視頻、音頻內容
  • 支持現實數學格式等複雜的文本內容
  • 支持文字朗讀技術
  • 支持非羅馬文字格式,比如日語、漢語和阿拉伯語,讓這幾種語言格式的電子書內容被檢索
  • 更好的支持DAISY 有聲書標準,為盲人提供聽書服務
從技術上說,EPUB3的變化有:
  • 新增對HTML5、CSS3 的支持
  • 支持EPUB 內嵌字體
  • 支持SVG 圖形文件標準
  • 支持元數據
  • 支持MathML 語言
  • 電子出版影響
所以簡單說,EPUB2是屬於文字書,還可以放圖片的文字書為主,而EPUB3則可以放聲音檔、影片檔、可以有數學公式、也包含朗讀技術(需要瀏覽軟體支援)等特性,技術上更支援HTML5、CSS3,則已經是可以產生互動多媒體的電子書了,不會是靜態呈現或是僅僅翻頁特效的電子書了。

了解格式的差異之後,就是取得製作的工具,我這篇文章寫的工具將會是以經濟部工業局雲端應用產業推動計劃網站的電子書專區的Sigil-0.3.4.3這個版本為主。
下載網址:http://www.cloud.org.tw/?q=node/6,網頁往下拉到 中文電子書工具下載
會看到
需不需要中文包?我認為不需要中文包,建議直接使用英文介面為主,為什麼,因為下面我會提供給各位的是我所改編的使用手冊,使用的就是英文介面,且功能也不是非常的多,英文介面也不會太難懂,所以我建議是直接使用英文介面就可以了。

如果你之前安裝過Sigil軟體,不管是什麼版本,我建議你就直接移除,再重新依照我上面所列的下載Sigil-0.3.4.3這個版本,因為這版本也是資策會諸多專家認為問題較少,又可以產生出EPUB3的工具,其他版本有需多奇奇怪怪的問題,又無法產生EPUB3,會在你使用的時候徒增一些困擾。

針對Sigil的操作方式,我過去改寫過,提供給各位,但是僅僅也只是針對文字書的編輯操作來介紹,還請大家先參考使用,Sigil(-0.3.4.3)使用手冊下載網址:http://d.pr/C1DQ重點在於這個版本可以另存成EPUB3的格式,別的版本都不行唷~~

未來針對電子書放入聲音、影片或是其他功能效果,我研究研究先,希望日後可以寫文章出來分享給各位參考,若有問題歡迎來信給我,謝謝。

從國家圖書館數位出版品平台看台灣電子書平台現況

By

不知道各位使用過國家圖書館的數位出版品平台系統的閱讀軟體??

找了幾本書(如:『陶爸戲人生 : fun輕鬆世界大不同』時報出版),因為有平台幫他上架並申請電子書的ISBN,據了解很多有上去登記的書是由華藝代為登錄書籍資料,去年我們公司的出版單位被登記為華藝,現在大部分是更正了。但是有一欄是:『連結至其他電子書平台』,每一本華藝在國圖數位出版品平台的書,都是錯誤的(參考連結),二月份參加過華藝的電子書平台銷售分享會,一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華藝到底在搞什麼,登記書籍資料的作業太隨便了,一點也不重視書目資料,然後會在他們辦分享會的場地舉辦餐會,吃的特別的好,像是辦喜宴一樣的豐富,還為他們的灰熊愛讀書網路平台打廣告,還會送文宣紀念品,非常有手段,但是本質服務有待加強。

2012年台北國際書展之新聞局99年及100年數位出版補助成果展(Video)

By
成果展是針對台灣國內的電子書、數位出版產業的發展所提出的補助計畫,99年與100年透過體系輔導計畫,產生了四千多本電子書,但是因為平台過多,反而是分散讓使用者不便,平台多反而不是好事。

以下是2012年2月4日下午於世貿一館二樓第五會議室所進行的實況錄影:



當然,數位出版的流程需要大改變,可惜,基礎建設應該是建立電子書檔案與平台的交換標準,沒有標準,未來發展還是會很混亂的。硬體真的不是重點,因為硬體將會是消耗的設備,但是根本在於內容的標準,就像網路通訊有標準,讓數位訊息可以廣泛流動。電影、電視、動畫、音樂等影音格式,已經有很多標準的格式在採用,電子書檔案/內容格式,更應該多深入了解美國書業制定的相關標準,是很重要的。

四千多本電子書,此次影片沒說的,99年度的時候10家廠商輔導146家出版社,產生出3521本電子書;去年100年度8家廠商輔導124家出版社才只有814本電子書。參考檔案:http://d.pr/zFeq

WIRED.tw網站上的「電子書」系列文章(加個人短評)

By
WIRED.tw 電子書 系列文章
http://wired.tw/tag/ebook
http://wired.tw/tag/電子書
http://wired.tw/tag/數位出版

閱讀革命(1):數位裝置能說出新故事嗎?
http://wired.tw/2012/01/10/revolution/index.html
閱讀革命(2):電子書的五大缺點
http://wired.tw/2012/01/11/ebook/index.html
閱讀革命(3): 如音樂單曲般的出版品誕生
http://wired.tw/2012/01/12/publish/index.html
閱讀革命(4):打造電子書的出版生態圈
http://wired.tw/2012/01/13/new_medium_4/index.html
閱讀革命(5):人人都能出版電子書
http://wired.tw/2012/01/17/ebook-2/index.html
閱讀革命(6):實體、數位是複選題而非單選題
http://wired.tw/2012/01/19/revolution-2/index.html
《系列文章持續增加...》


短評:
雜誌網站大概只能寫一些觀察,倒是較少會去致力推動出版流程數位化,卻來談「革命」,到底是誰要來革誰的命?我個人認為只是趨勢,即閱讀行為與習慣的改變,但是並非立即轉變,只是快慢的問題。維基百科上寫的「革命」字面上的意思,(Revolution)可以被翻譯成「革新」,是使權力或組織結構發生變革的活動。革命的進程一般比較迅速,速度相對於演變或者改革快得多。所以我認為電子書是一種數位化的演進,並不會把實體書的生產流程整個取代掉,當然這個立論是基於出版社的轉型所要面對的課題,然而網路上呈現的內容是多單篇、多篇、大量文字、大量圖片、大量影片的內容都有,所以產生的電子書就會很多種,有簡單的文字書,檔案小,早期的小說再網路上迅速流通,多屬這種。當然也有如"閱讀革命(5):人人都能出版電子書"所提到TED的電子書形成的形式,長期耕耘在大量蒐集新想法的分享(錄影),累積起來自然就會有很多可以編輯成書的素材,也因為這些素材來自於網路,自然發想創意也著重在網路的迅速與分享的特點,動機/目標很重要,也值得學習。

EPUB電子書實作工作坊活動有感

By
從10月5日我在台灣電子書協會台灣電子書研究基地臉書社團舉辦了一個電子書實作的工作坊,主要邀請了資策會推動、制定EPUB規範的專家呂卓青大師來幫我們介紹EPUB跟電子書的淵源與核心概念,當天是見面會也是分組的開始,然後我們安排11月、12月以及2012年的1月(1/11將是此期工作坊的結業式成果發表會)都會進行一次實際的聚會,並安排專題演講以及各組的分享。

週日搭火車使用E-INK Reader閱讀體驗

By

週日我從花蓮搭車回台北,花蓮-羅東這段一個小時的時間,我是用綠林的易讀機看書,因為自強號車廂內燈光明亮,所以持續看一個小時都還不覺得累,因為自己是買協會的優惠機,內建1000本電子書檔,我正在讀的書是洪蘭教授寫的〈大腦的主張〉,雖然不是epub格式而是pdf格式,但是透過字體放大的功能來閱讀文字,其實很方便,其實是擷取文字來顯示。

我個人閱讀不一定都會需要廳音樂,這台閱讀器也很簡單,可以單手拿也可以單手進行換頁,非常方便。體積也不大,車票還可以夾在機器與皮套之間,如過皮套內側在修改設計過,可以放一些卡片,如悠遊卡,或照片,應該就更棒啦...哈

在日本,肯定會有更多的epub電子書可以閱讀,之前我買過kobo ereader,可惜不支援中文電子書檔,不過綠林的易讀機可以看中文,還可以看日文,剛剛把OnDeck Weekly的epub放到閱讀器來看,可以顯示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