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週的網路消息最有影響力的便是谷歌(Google)要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
在谷歌未進入中國市場之前,我在台灣工作時因為工作需要會有一些資訊是透過網路的方式傳遞,當時使用email就發現會有被退信,信件無法傳送的問題,身為公司mis必須去排除這個不是公司自身環境的問題,確實有點困難,解釋原理當事人未必能理解。當時上網查問題原因大概就知道中國當局有一套金盾工程(或稱國家級防火牆也可以)導致台灣所寄出的email根本送不到中國。主要就是過濾了很多中國官方所不願意面對的一些字詞,像是台獨、獨立...等字眼,對台灣來講,可能當時曾經是最夯的用字。
最近看了這些相關的新聞,也發現谷歌要進入中國也是步步為營,小心翼翼,如google.cn的畫面是沒有登入的頁面,是為了保護Gmail使用的隱私權在中國的網路環境被審查、監視。畢竟Gmail的使用者是世界各個國家的使用者,不是單一一個中國的使用者,確實不應該完全跟中國沒有道德水準的法律來配合演出,即全面限制網路言論自由的審查制度。
在中國上網輸入google.com可能會被轉入google.cn,這實際上谷歌當時配合中國網路審查制度不得不多這一網站,不過使用搜尋的結果google.cn是允許被中國政府過濾掉一些政治資訊,然而這其實就已經違背了Google當初創立的原則了,"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 (您可以通過正當途徑賺錢)。其次在中國搜尋引擎大戰中,強勁對手百度,我幾乎不太使用,因為過去發現只要連上百度,所使用的瀏覽器就會自動安裝百度toolbar,可能也是我不太喜歡簡體字的關係,看到就覺得很礙眼,且搜尋了幾次的結果都不是很滿意,尤其有時習慣會在新的搜尋引擎搜尋美國大網站來試試其搜尋的功能,後來這幾天看了一些文章才知道,當初不滿意的搜尋結果就是被百度相關的程式給擋掉了,耍了一些小手段,後來也發現google的廣告服務與百度的廣告服務,google的技術在於"關聯的持度",百度則是使用競價理論,即誰出的$$高就可以在最前面的搜尋排名,製造了搜尋假象。
其實現在要談的是說,在我們的工作環境可能曾經有這樣的感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這篇文章"讀者投書:「Google 退出中國」事件有感"寫的滿深入的,是可以花點時間看看。大概這也是谷歌這次事件可以讓我們想想我們自己的價值觀是不是還在,Google的價值觀:"Don't be evil." 也是很多Google支持者所喜愛的,畢竟過去我們使用的Google search、Gmail、Google Docs、Google calendar、blogger、youtube等服務都是從免費開始的,甚至也對公司、中小企業免費的Google Apps,最早提供雲端服務的就是這個,過去我所服務的公司我都會用Google Apps來改善公司內部的email系統,因為真的用了之後,可以大量減少電腦中毒的問題,也幫公司省了一筆錢在建置mail server上。
如果工作是不開心、會讓身心覺得疲累的時候,有時是要考慮到是不是價值觀的差異所影響,我不認為阿里巴巴老大-馬雲說的"最大的失敗是放棄"是對的,因為谷歌跟Google畢竟還是不一樣,谷歌也不等於"不作惡的Google",只是價值觀認同不一樣所產生的事件而已,畢竟放棄總是有原因的,無所謂成功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