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半日遊-從粉嶺車站走至上水車站

By
老實說,今天的行程是臨時起意的,因為天氣太好,以及前一晚與幾位好友聊到粉嶺,上網查了粉嶺的一些資料,提到了粉嶺圍、客家圍村、彭氏家族,再再都跟我有這麼一點點關係,因為我也姓彭,我也是客家人,讓我對粉嶺好奇了起來。

  粉嶺很遠,必須搭東鐵線,幾乎快到羅湖了,然而是在羅湖前兩站要下車。雖然很遠,但是從粉嶺車站月台列車下車後到出站的這一段,很熱鬧,因為車站與粉嶺名都建築群有通道連結,其中很多商舖,看到很多食店,這個樓層屬於一樓(同台灣的二樓),我很快的走出去,連到外面的通道天橋,還不斷的延伸,而且天橋上是允許單車進入的,真覺得粉嶺真是單車天堂,不過倒不像台灣還規劃了單車專用道。在通道上,我拍了在車站旁的巴士站跟的士站,主要是這裡的的士是綠色的,港島常見的則是紅色的。

  標題寫道我是從粉嶺車站走到上水車站,這是真的,當然也是因為天氣不錯,適合如此悠閒的走一趟,途中我看到了思德書室(門口依舊掛著:粉嶺學校),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家祠兼私塾的傳統建築,下午的陽光照著這歷史建築,怎麼拍都好看,因為剛好面光,而這建築跟我相當有關係,是新界五大家族粉嶺彭氏三所祖祠之一,今天我只是隨興所至,將再擇日好好認識瞭解一番。

從思德書室就是一條小徑,直接穿越整個粉嶺圍村到北區公園,邊走的途中我依稀感覺到客家村的氣息,讓我回想起小時候去花蓮光復大富村(是我父親來台落腳的村)的感覺,村子每戶人家的房子都不高,平均的三層樓高,好一點的有四層樓高,而且都是獨棟的。
附上Google的衛星地圖,可以瞭解我走的路線,以及傳統客家村落的樣貌。我是從圖右下邊的藍點,沿著途中白色路徑走到圖左上放的藍點,這裡就是北區公園的入口,在這白色小徑就會經過傳統的客家圍村,路徑左方即為粉嶺圍,有個魚塘,旁邊還有個古炮,可惜這次我沒過去拍照,但是可以參考維基百科上的照片

北區公園佔地八點多公頃,不算小,有機會可以來這安排踏青、野餐吧......哈哈。從粉嶺圍這裡進入是屬於公園第一期的部份,屬於靜態設施,因為是採用揚州式亭台樓閣的園景設計,見衛星照片還有一人工湖,維基百科的介紹:建築物特色有「一軒、三亭、一廊」。「一軒」是指「蔚秀軒」,「三亭」則指「宜雨亭」、「涵碧亭」及「聽瀑亭」。我經過宜雨亭時,有一對母子在亭裡打羽球,好不快樂呀。倒是「一廊」有蓋長廊,其樑柱結構似乎是非常的手工,沒有用到釘的材料而將長廊蓋好的,加上其頂上的瓦片與屋脊的樣式,非常吸引我的目光,花蓮的舊鐵道文化館曾經有傳統的屋瓦頂,但是經過整修後,換成另外的材質,反而變得不吸引人了。

走到第二期屬於動態設施的北區公園,反而沒其他吸引我的建築或其他可以拍照的了,因為有很多連棟的建築,一二樓很多商舖,吸引了很多人來購物,也很多當地人在此聚集,似乎未來的粉嶺圍會消失,然後會蓋起越來越多的高樓建築,會有更多的商城百貨。我以感覺到香港政府對於拚經濟真的很有一套,但是文化建設好像少了很多,我常常去書局翻閱龍應台的思索香港,探討的也是香港的文化資產與文化政策,跟歷史有關係的文化經常被排除,經常被建設、發展給犧牲掉了。

於是,天黑了,我從上水車站搭車回家去了。